返乡办厂,制衣厂老板希望把去年亏损的赚回来-天天播报
在广州市海珠区办厂近二十年的陈卓翔决定把制衣厂搬回老家江西赣州。
整个搬迁过程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到今年春节前已正式开工二十多天。新落成的工厂面积大约1600平方米,分为裁床部、印花部和生产部,主要是给某韩国市场的服装品牌做成衣加工。陈卓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年后工厂2月1日开工,目前预计有80多名本地工人会陆续回来上班。
(相关资料图)
广东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成为全国服装大省,而广州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服装集散地。
疫情暴发以来,整个服装产业饱受考验。在疫情管控期间,广州多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暂停生产经营活动,去年4月,海珠区制衣厂也陷入到停摆状态。
和陈卓翔工厂情况相似的众多小型劳动密集型工厂,生产因此也不顺利。据陈卓翔观察,去年其身边制衣厂老板约九成都在亏损,能赚钱的是少数,而他自己在2022年也亏损了约50万元。
陈卓翔的制衣厂去年上半年经历了几次停工,下半年有整整两个月直接暂停了生产。除此之外,连年上涨的厂租和工人工资也使他难以为继。陈卓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工厂一直在广州海珠区,厂房700多平方米,每月租金3万多元。在订单高峰期大概有约40个工人同时开工,工资是按照计件来算,工人一般从早上九点开始上班,一直到晚上十二点下班,每月到手的薪资基本都在1万元以上。
按照往年订单多、工厂开工正常,陈卓翔在广州的经营还算滋润。但三年疫情影响深刻,再加上成本也在不断上涨,而客户给的加工费却几乎没涨。
此番情境之下,下一步要怎么走?
陈卓翔一直在思考返乡发展。陈卓翔所在的赣州某县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小作坊式的服装加工厂在当地扎根生产,少则十来人,多则数百人,县城道路两旁的房屋内,随处可见工人正踩着缝纫机,或缝制着衣袖、腰带、裤腿......
同时,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多年来也正积极承接沿海产业升级转移,从小作坊到集群发展,从小打小闹到大产大销,打造了于都女装、宁都童装、石城鞋服、兴国牛仔等一批区域特色生产基地。2021年,赣州市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1050亿元。截至去年年中,赣州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6000多家;截至去年9月底,赣州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88家,同比增加7家,实现营业收入197.3亿元、利润11.9亿元。
经过一番调研,陈卓翔发现,自己在广州生产的这些成衣制品,家里的工人完全可以胜任,并且家乡劳动力相对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厂租也便宜。于是,在去年9月,陈卓翔下定决心将制衣厂搬回老家。
“现在的厂租10元/平方/月,工人工资大概是4000-5000元/月。目前厂房面积1600平方米,是广州的两倍,年前有80多名工人来上班。”陈卓翔说道,“家里招工比较容易,主要看两点,一是是否有稳定的订单,二是是否能准时发工资,只要这两点做到了,工人都很愿意来你的厂里上班。”
返乡对于陈卓翔来说,解决了最大的成本问题,之后便是如何稳定订单,以及寻找更多的新订单。“目前有一些合作稳定的老客户,我们按时交货就能维持工厂的基本运营,并且有一些盈余。所以我的主要任务是去寻找更多的新客户。”陈卓翔说。
虽然工厂搬回了赣州,但是陈卓翔每个月至少要回广州一趟,拜访客户,交流最新的市场行情。
随着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全球贸易往来也更加便利。对于2023年的期待,陈卓翔称,“在家乡发展的压力小很多,信心也更足。尤其是现在防控放开了,我相信订单也会多起来,今年的目标是把去年亏损的赚回来。”
(文中陈卓翔为化名)
-
返乡办厂,制衣厂老板希望把去年亏损的赚回来-天天播报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全球第一
-
环球快看: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回暖
-
每日观察!加强古城保护 延续历史文脉
-
全球实时:玉兔奔九州 年味满中华——从癸卯春节看中华文化新气象
-
农村走亲访友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解读防疫热点问题
-
Spotify裁员6% 数字广告“盛世”不再|环球焦点
-
环球即时:蹭热度也要适度!有咖啡店售卖“莲花清温咖啡”?查!
-
内蒙古实现档案查询“掌上办”
-
准格尔旗: 吃着 “六六八八”过大年
-
报告预计2025年国内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
-
今日热讯:2022年新增社融超32万亿元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
世界观速讯丨民生直通车丨2023年春风行动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
玉兔迎春启新程——全国各界群众欢度春节
-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天天热资讯
-
世界热点!度过最艰难一年,机票代理人忙起来
-
世界快资讯:水银温度计“便宜又好用”!为何要全面禁产?
-
2022年内蒙古GDP为23159亿元,同比增4.2%
-
全球实时:“疫问”系列报道 没“阳过”原因何在?春节需要注意点啥?专家回应
-
【强信心谋发展开新局】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
春节红包大战静悄悄 | 一佳之言-焦点关注
-
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年稳步推进乡村建设_天天动态
-
【环球聚看点】一颗胡麻籽的“新生”
-
过年丨阿里披露平台数据:热腾腾的“团圆经济”回来了
-
天天观天下!新春走基层丨“冰雪迎春”成中原人过年“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