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消费提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2.7%。一些机构和商家瞄准家长们的焦虑心理,推出号称恢复视力、治愈近视的产品和服务,严重误导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因此,在今年6月6日第28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家长们应科学认识近视问题,勿轻信商家治疗近视的广告宣传。
近视可防、可控、可矫正,但不可治愈。认识到这种不可逆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被营销话术误导,更有助于从思想上强化护眼意识,将预防关口前移。首先要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实在要用可以选择大屏幕远距离观看,比如电视投屏或投影等,遵循“20-20-20”口诀,阅读、书写、看手机及电脑等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20英尺(6米外)远方,至少20秒以上,以避免用眼疲劳,保证眼睛的休息。此外,适当的户外运动非常重要,每天应保证不少于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让眼睛充分接受光照刺激。孩子自3岁起应当到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一次眼部体检,尽早建立屈光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勿轻信商家近视治疗的宣传广告。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护眼贴、明目膏、护眼仪、穴位按摩仪等“视力保护产品”,以及声称可以治疗近视的五花八门的产品。在这些产品广告宣传中存在不科学的表述,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甚至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治疗近视很容易”的误解,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请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家长购买产品时,切勿被商家夸大的商品价值、花样的营销手段以及产品的多样功能等虚假宣传所误导。针对已经近视的孩子,家长不宜相信一些偏方或小道消息,而应进行全面的检查,通过医学辅助手段帮助控制近视发展。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索要并保管好相关购物凭证,发生消费纠纷时,要冷静应对,理性维权,可先与商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应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也可以登录全国12315平台网站、小程序投诉举报。(裴楠)
关键词:
-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消费提示
-
全国麦收已进入尾声 夏种夏管接续展开_全球播报
-
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份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全球今亮点
-
北京:购买医疗机构预付卡7日内未消费可退费|世界今亮点
-
市场需求延续弱势——水泥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_当前聚焦
-
中国跨境电商年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全球头条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三明医改见闻:聚焦慢病管理 守护群众健康
-
“千万工程”调研行丨有“颜值”,更有“产值”——杭州临平美丽乡村走访见闻
-
当前热点-卷王极兔递交招股书,快递业开启新一轮内卷?
-
麦收时节丨全国麦收进度已过九成 多地麦收加紧进行
-
环球今头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
国家医保局推出首批十六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
-
世界今日报丨国家反诈中心推出《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二连浩特口岸“两步申报”应用率创历史新高|播资讯
-
焦点报道:五部门发文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
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10万亿元 每日观察
-
去年全国6家三甲医院专利转化合同金额超亿元 上海两家医院转化量超百件
-
天天观点:欧盟气候监测机构:6月初全球平均气温创新高
-
世界新消息丨如何科学应对猴痘病毒?专家回应热点关切
-
5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约33%,什么原因?|当前最新
-
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布局线控底盘,千亿级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
世界今亮点!国开证券原总裁侯绍泽一审被控受贿3078万余元
-
世界播报:上海今日启动“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
环球播报:首个干细胞合成人类胚胎样结构诞生 有望打开早期胚胎发育的“黑匣子”
-
环球观察:欧盟委员会将不再使用华为、中兴?外交部:有罪推定,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