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东北农家的年货之变
新华社长春1月21日电 题:东北农家的年货之变
大年三十一大早,来自吉林的刘明宇一家三口开车抵达位于长春市九台区胡家回族乡小韩村的父母家,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卸货”。
车上装满了刘明宇给父母精心准备的年货:两箱公主岭产的黏玉米、一箱在丹东订购的飞蟹、一条查干湖的胖头鱼……不一会儿,院子里就堆出了“小山”。刘明宇平时在长春打工,虽然距离乡下的父母不算远,但由于工作忙加之这几年疫情影响,一年也见不了父母几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刘明宇的父母告诉记者,从腊月二十五开始,村里每天都会出现平时难得一见的堵车现象。“吉B”“辽A”“湘A”……天南海北的车牌号,代表着外出的游子回家了。
游子回乡,乡村的人气旺了起来。胡家乡有着每5天办一次农村大集的传统,从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开始,大集就改成了一天一次,购置年货的人络绎不绝。
大年三十这天,在胡家乡里经营超市的孙志刚早早开门营业,店里摆着水果蔬菜、零食杂货,店门外则摆起了肉类和冻梨、冻柿子等东北人春节期间喜爱的零食。
“今年肉卖得好,在我家买肉的客户最少也要买1000多元的,有的会买将近5000元的肉。”孙志刚说,“有些是备着过年这几天吃,有的是准备年后返程时带一些咱们本地的肉回去。”
45岁的孙志刚还记得小时候一过年,肉就成了抢手年货。在关里(东北人称山海关以南地区为关里)工作的长辈或亲戚会背着整块的肉品回东北过年,这种现象还被戏称为“东北虎下山”。而如今,回乡过年的年轻人更多是开车满载着天南海北的特产回家,或提前通过快递,将年货带给老家的亲人们。
“现在大家平时也不缺啥,过年时带回的年货代表的是一片心意。”孙志刚说。
大年三十上午,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西五家子村村民乔淑荣正在整理自家仓房中早早备好的年货,在纸上筹划着年夜饭的菜单。
广东的甲鱼、新疆的水果、辽宁的海鲜……仓房里琳琅满目。“现在农村网购也方便,有的东西当天买,第二天就送到家了。”乔淑荣说,她还在大集上买好了花生瓜子、新鲜蔬菜,各地特产齐聚一桌的年夜饭就安排妥了。
收拾好年货后,刘明宇一家也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伴着窗外不时响起的引擎声和鞭炮声,一家人乐享红红火火的团圆年。
关键词:
-
世界快资讯:水银温度计“便宜又好用”!为何要全面禁产?
-
2022年内蒙古GDP为23159亿元,同比增4.2%
-
全球实时:“疫问”系列报道 没“阳过”原因何在?春节需要注意点啥?专家回应
-
【强信心谋发展开新局】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
春节红包大战静悄悄 | 一佳之言-焦点关注
-
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年稳步推进乡村建设_天天动态
-
【环球聚看点】一颗胡麻籽的“新生”
-
过年丨阿里披露平台数据:热腾腾的“团圆经济”回来了
-
天天观天下!新春走基层丨“冰雪迎春”成中原人过年“热菜”
-
【新春走基层】“塞上老街非遗庙会”正月初六正式启幕_全球看热讯
-
滚动:【众志成城 同心抗疫】呼和浩特全力做好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医疗救治工作
-
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1.06万亿元
-
今日热讯:年夜饭一桌难求,新地标人潮涌动——透视新春消费新热力
-
新春走基层丨市场旺 团圆乐 信心足——长春假日消费市场见闻
-
重现“烟火气”的郑州:有饭店满座满订,有堂食排号数百
-
睡梦中收到裁员邮件!谷歌全球裁员1.2万,科技人才高薪时代即将结束?|天天精选
-
大咖七日谈 | 程实:全球经济六重“兔”变-热闻
-
乘联会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库存358万台、库存69天 建议行业谨慎设定产销节奏
-
身边一过,钱就没了?数字人民币无电支付到底安不安全?_环球消息
-
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沈建新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_环球焦点
-
热资讯!新冠治疗药“托珠单抗”短缺在缓解,国内两款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
2022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融资累计达163.84亿元|聚看点
-
世界微头条丨盈康生命:2022年预计营收10.5-13.5亿,或连续4年增长
-
机构今日买入这11股,卖出中国软件1.47亿元丨龙虎榜_世界视点
-
科创城市成长背后:重新认识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支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