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视讯!新华全媒+|志愿服务进车站 温暖春运返乡路
新华社合肥1月22日电(记者胡锐)兔年第一天,淮南南站候车大厅里,红灯笼、中国结和小兔玩偶烘托出喜庆的气氛,旅客提着行李奔赴团圆。
(资料图)
24岁的代怡玮在人群中穿行。她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管内淮南南站的一名客运员,今年春运是她工作以来的第二个春运。她往来于检票口、电梯口、站台等人流密集处,为旅客指路,帮老人家提行李,忙得一刻不停。“除了帮忙指路、提行李,我还要时时提示旅客‘当心脚下’‘注意时间’,一天下来嗓子干,随身带润喉糖是我的小秘诀。”代怡玮微笑着说。
代怡玮在站台帮助旅客有序上车。(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供图)
代怡玮是淮南西站志愿者服务队最年轻的成员。今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开展“温暖旅客春运返乡路”活动,成立了一支由20余名青年职工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为了让旅客出行更安心、更舒心,这群年轻人“大开脑洞”,利用休息时间策划、组织了各种活动。
在车站一角,有一个名为“幸福照相馆”的装置,引来许多旅客围观并合影留念。“一家人再靠近些,好的,一、二、三,微笑。”31岁的王雪冰一边拿着相机,一边指导旅客摆好姿势。她也是服务队队员,今天担任“幸福照相馆”的摄影师。她按下快门,定格旅客春运途中的幸福瞬间。
旅客在“幸福照相馆”拍照。(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供图)
“我们准备了数码相机、拍立得,还有玩偶、中国结等道具,根据旅客需求免费为他们拍摄照片。”说着王雪冰就将拍好的照片递给旅客挑选。
王女士和丈夫、女儿一起走进“幸福照相馆”留影。一家三口已在安徽淮南定居,准备乘高铁去河南商丘老家。“我们夫妻俩工作忙,一年到头也难回老家几趟,趁着春节假期,带着女儿回去看看她外公外婆。”王女士说,车站推出的这项服务很便民、很暖心,她会把照片拿回去给老人留念。
“很高兴能用相机为旅客留下春运的美好记忆。”王雪冰说,今年春运是她参加的第十个春运。2013年,王雪冰大学毕业就来到淮南西站工作。十年来,她先后担任过客运员、售票员、客运值班员。平日里喜爱摄影的她,这次主动承担起为旅客拍照的工作。“从1月8日到2月15日,‘幸福照相馆’一直都营业,欢迎找我们拍照打卡。”王雪冰哈哈笑着,打起了“广告”。
王雪冰(图右)在和旅客挑选照片。(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供图)
同为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李娟,此刻正在为旅客送上“暖心套餐”。“暖心套餐”是服务队为旅客准备的春联、福字等过节物品,还为儿童旅客准备了儿童书籍和小兔玩偶。“小朋友,你的口罩要戴好,如果你表现好,阿姨奖励你一个兔子娃娃,好不好?”李娟发现候车大厅里有位儿童旅客不愿戴口罩,经过简单的“商量”,小朋友接受了这个提议。李娟为其戴好口罩并拿出小兔玩偶交到小朋友手中。据李娟介绍,自1月7日春运首日起,服务队共送出春联、福字1000余件,防疫随身包210个。
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李玉镜说,作为商合杭高铁重要站点,今年春运,淮南南站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198列,为了保障旅客安全、有序、温馨出行,志愿者服务队将在整个春运期间为旅客提供服务。
关键词:
-
环球即时:蹭热度也要适度!有咖啡店售卖“莲花清温咖啡”?查!
-
内蒙古实现档案查询“掌上办”
-
准格尔旗: 吃着 “六六八八”过大年
-
报告预计2025年国内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
-
今日热讯:2022年新增社融超32万亿元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
世界观速讯丨民生直通车丨2023年春风行动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
玉兔迎春启新程——全国各界群众欢度春节
-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天天热资讯
-
世界热点!度过最艰难一年,机票代理人忙起来
-
世界快资讯:水银温度计“便宜又好用”!为何要全面禁产?
-
2022年内蒙古GDP为23159亿元,同比增4.2%
-
全球实时:“疫问”系列报道 没“阳过”原因何在?春节需要注意点啥?专家回应
-
【强信心谋发展开新局】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
春节红包大战静悄悄 | 一佳之言-焦点关注
-
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年稳步推进乡村建设_天天动态
-
【环球聚看点】一颗胡麻籽的“新生”
-
过年丨阿里披露平台数据:热腾腾的“团圆经济”回来了
-
天天观天下!新春走基层丨“冰雪迎春”成中原人过年“热菜”
-
【新春走基层】“塞上老街非遗庙会”正月初六正式启幕_全球看热讯
-
滚动:【众志成城 同心抗疫】呼和浩特全力做好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医疗救治工作
-
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1.06万亿元
-
今日热讯:年夜饭一桌难求,新地标人潮涌动——透视新春消费新热力
-
新春走基层丨市场旺 团圆乐 信心足——长春假日消费市场见闻
-
重现“烟火气”的郑州:有饭店满座满订,有堂食排号数百
-
睡梦中收到裁员邮件!谷歌全球裁员1.2万,科技人才高薪时代即将结束?|天天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