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是科研攻关的黄金期,他们远离娱乐甘受寂寞,只为早日将 神经再生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这个重点实验室有群“追光者”
(资料图片)
16日上午8点多,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85后”副研究员毛苏苏已早早地来到实验室,和他的博士生姜纯一、研究生张骏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眼下,已是寒假,与往常相比,南通大学启秀校区的校园里有些清冷,但唯独7号楼(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所在楼幢)的楼下停满了汽车,毛苏苏的车也在其中。
“平时要上三门课,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各个实验平台也经常要排队预约。寒假正是搞科研的好时机,无须排队预约,随时随地都可以来校做实验。”毛苏苏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和团队成员为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忙碌。这是一项利用基于磁性微纳器件的电磁治疗技术促进神经损伤、骨损伤修复的研究项目。“通过精准、实时的电磁调控,实现无创、精准医疗,我们目标是在2026年左右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拿到临床批件,真正造福患者。”毛苏苏说。
在4楼的显微镜室,另外一名副研究员周松林和他的研究生陈子馨正盯着电脑屏幕上观察一段受损的视神经模型。“中枢神经元受损后,产生的‘疤痕区’成为神经再生最大的阻碍。而我们正在通过筛选10多种药物找到清除‘疤痕’的有效方法。”周松林介绍,该课题的实验周期较长,首先需要在小鼠的视神经上制造出一个“疤痕”,然后将筛选的药物注射进小鼠体内,再通过切片、染色制作出仅有12微米厚度的视神经切片进行进一步研究,这一轮实验至少需要1个月。“其实,只要连续两个小时盯着显微镜看,就容易头晕、呕吐。但要想早日产出科研成果,就必须与时间赛跑!”因为感染新冠,上月23日陈子馨回家休养,“阳康”后1月1日就又回到实验室,跟导师一起继续从事科研实验。谈及2023年的心愿,这对师徒异口同声地表示,希望早日能筛选出具有临床转化意义的药物,更有效地清除神经受损产生的“疤痕”。
16日上午,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和往常一样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实验室工作。“只要不出差,顾院士周一到周五肯定都会来实验室上班。”谈及导师顾晓松,“90后”博士后从猛眼神里满是敬佩,“无论多忙,顾院士每周都会亲自关心我们的实验进展,和大伙分享讨论最新的科研文献,为整个团队把控研究方向。”近年来,从猛主要聚焦细胞外囊泡促进周围神经缺损修复功能和机制研究,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资助。
“和学校的其他学院不同,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一年365每天都是对师生开放的,各个实验平台也是24小时运行。每年的寒暑假是师生们进行集中科研攻关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不但在一楼专门设立了门卫,还在楼内为师生提供洗澡等人性化服务,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攻关。”通大神经再生实验室办公室主任杨晓明透露,眼下,实验室每天都有师生坚守在校,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他们远离聚会和娱乐,甘愿忍受寂寞,潜心投入科研,只为早日将神经再生领域的更多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为“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冯启榕 江姝颖
[编辑:苏敏]-
环球即时:蹭热度也要适度!有咖啡店售卖“莲花清温咖啡”?查!
-
内蒙古实现档案查询“掌上办”
-
准格尔旗: 吃着 “六六八八”过大年
-
报告预计2025年国内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
-
今日热讯:2022年新增社融超32万亿元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
世界观速讯丨民生直通车丨2023年春风行动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
玉兔迎春启新程——全国各界群众欢度春节
-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天天热资讯
-
世界热点!度过最艰难一年,机票代理人忙起来
-
世界快资讯:水银温度计“便宜又好用”!为何要全面禁产?
-
2022年内蒙古GDP为23159亿元,同比增4.2%
-
全球实时:“疫问”系列报道 没“阳过”原因何在?春节需要注意点啥?专家回应
-
【强信心谋发展开新局】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
春节红包大战静悄悄 | 一佳之言-焦点关注
-
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年稳步推进乡村建设_天天动态
-
【环球聚看点】一颗胡麻籽的“新生”
-
过年丨阿里披露平台数据:热腾腾的“团圆经济”回来了
-
天天观天下!新春走基层丨“冰雪迎春”成中原人过年“热菜”
-
【新春走基层】“塞上老街非遗庙会”正月初六正式启幕_全球看热讯
-
滚动:【众志成城 同心抗疫】呼和浩特全力做好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医疗救治工作
-
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1.06万亿元
-
今日热讯:年夜饭一桌难求,新地标人潮涌动——透视新春消费新热力
-
新春走基层丨市场旺 团圆乐 信心足——长春假日消费市场见闻
-
重现“烟火气”的郑州:有饭店满座满订,有堂食排号数百
-
睡梦中收到裁员邮件!谷歌全球裁员1.2万,科技人才高薪时代即将结束?|天天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