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动态丨这个春节最美的“人梯”!青岛英雄队长趴入冰冷海水连救8名游客
1月23日是农历大年初二,不少游客前往青岛栈桥游玩。下午15时左右,海水迅速涨潮,8名游客被困在近海的礁石上。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会长汪洋下海救人,以身为梯,让游客踩在自己身上上岸,约10分钟的时间连救了8名游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游客被困礁石,正在青岛栈桥景区执勤的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会长汪洋下海救人,图为汪洋背起受困女童。
据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会长汪洋介绍,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协会的志愿者们根据每天潮汐变化的时间,每天下午约两个小时的时间段内,在栈桥附近进行文明旅游宣传。志愿者们会操控无人机,根据无人机传来的影像,用大喇叭朝礁石上的游客喊话,让他们在涨潮之前从礁石上离开。
1月23日下午,汪洋和同事们一如往日在栈桥附近巡查,有游客向栈桥附近的保安反映,几名游客被困在了礁石上。栈桥景区办公室迅速联系了在附近的志愿者。15时30分左右,汪洋身穿连体防水服来到海水中,将一名九岁的女童背离了礁石。
趴在海中勇当“人梯”救援队长连救8人
“大年初二下午3点30分左右,接到栈桥景区信息,有游客被困栈桥西侧礁石,我们就拿着连体水服到达救援现场。”汪洋回忆,“到达现场后,经过我们研判,我穿着连体水衣下水之后,水已经过腰,我就背上来一个9岁小女孩,其余人员因为体格较大,没法背,在潮水急涨的情况下,只有采取我当人梯,让被困游客踩着我的背过来。”
汪洋趴在海里当扶梯为游客施救。
汪洋介绍,“当时现场只有2件连体防水服,一般是让游客穿上后离开礁石,脱下后再给别的游客穿,但当时海水上涨的速度很快,救完第一名游客,海水已经涨到我腰部以上了,按这种方式是来不及的。于是我便趴在礁石中间,用腿支撑在礁石上,让游客踩着我的背部和臀部离开礁石,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共帮助了8名游客离开礁石。”
“很多游客可能会说,当时不就是湿个鞋吗?其实当时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因为两块礁石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有一米五的跨度,他们是跳不过来的,礁石中间水深及腰,潮水上涨非常快,如果再耽误一点时间,游客可能会面临危险。”汪洋说道,“我就当扶梯,我一人湿身,换来8名游客的安全,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汪洋表示,这也是自己第一次采取趴在海水中的方式救援,趴在海水中不一会,胶皮材质的连体防水服就进水湿透了,当天气温零下4℃,比较寒冷,但是自己当时想的就是这些游客都是非常开心地来青岛旅游的,湿了也可能没有衣服换,哪怕自己湿透了也尽量不让他们弄湿衣服。汪洋上岸后也尽快换上了一套大白的防护服,目前没有感冒。
汪洋趴在海里当扶梯为游客施救。
下海英勇施救 义无反顾不求回报
记者了解到,出生于1976年的汪洋是一名退伍军人,他于1998年退伍,此后在青岛交响乐团工作。业余时间,他投身公益,免费帮助他人,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2021年9月,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成立,汪洋担任会长,目前,协会已有325名志愿者,有28人持有国家应急救援员证书。
汪洋说,“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突发状况我应该冲锋在前,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我觉得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另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协会成立后,我们希望自己用专业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也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学习一些救援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人。”
众人接力救援。
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在栈桥景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景区志愿服务,期间,青岛迎来降温天气,但是志愿者们并没有退缩,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成为景区的一道风景线。从大年初一开始,汪洋手里拿着无人机操控器,他根据无人机传来的影像,不时朝礁石上的游客喊话,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下,一批批游客及时后退,避免了被困礁石的风险。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网信青岛等
南方网综合
关键词:
-
返乡办厂,制衣厂老板希望把去年亏损的赚回来-天天播报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全球第一
-
环球快看: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回暖
-
每日观察!加强古城保护 延续历史文脉
-
全球实时:玉兔奔九州 年味满中华——从癸卯春节看中华文化新气象
-
农村走亲访友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解读防疫热点问题
-
Spotify裁员6% 数字广告“盛世”不再|环球焦点
-
环球即时:蹭热度也要适度!有咖啡店售卖“莲花清温咖啡”?查!
-
内蒙古实现档案查询“掌上办”
-
准格尔旗: 吃着 “六六八八”过大年
-
报告预计2025年国内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
-
今日热讯:2022年新增社融超32万亿元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
世界观速讯丨民生直通车丨2023年春风行动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
玉兔迎春启新程——全国各界群众欢度春节
-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天天热资讯
-
世界热点!度过最艰难一年,机票代理人忙起来
-
世界快资讯:水银温度计“便宜又好用”!为何要全面禁产?
-
2022年内蒙古GDP为23159亿元,同比增4.2%
-
全球实时:“疫问”系列报道 没“阳过”原因何在?春节需要注意点啥?专家回应
-
【强信心谋发展开新局】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
春节红包大战静悄悄 | 一佳之言-焦点关注
-
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年稳步推进乡村建设_天天动态
-
【环球聚看点】一颗胡麻籽的“新生”
-
过年丨阿里披露平台数据:热腾腾的“团圆经济”回来了
-
天天观天下!新春走基层丨“冰雪迎春”成中原人过年“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