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道翻新潮——探访老字号“年味儿”走俏“秘籍”
新华社福州1月24日电 题:老味道翻新潮——探访老字号“年味儿”走俏“秘籍”
新华社记者邓倩倩
蹄筋、花菇、鲍鱼……几十种食材配料以古法熬制,闻之荤香浓郁,食之清淡精细。这道福建名菜佛跳墙曾是古代盛宴上的重头戏,如今一人盅、家庭装走进寻常百姓家,金汤、红汤多种口味可供选择,成为春节畅销年菜之一。
(资料图)
记者在福州闹市中心的聚春园门店看到,不同价位、分量的佛跳墙预制菜备受顾客青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就是来自这家创始于1865年的“中华老字号”。
顾客在聚春园门店选购佛跳墙预制菜。新华社记者邓倩倩 摄
“佛跳墙仍然延续着传统坛煨的烹饪方式,保持其原有风味,让‘佛闻弃禅跳墙来’。”聚春园的门店店长元晓丹说,不同的是,现在用料上选择更适合现代都市人口味的食材,推出的预制菜系列只需加热即可食用,今年春节在线上平台的销售量同比增幅达到60%以上。
跟随着预制菜的“风口”,聚春园还推出年糕、芋泥、荔枝肉等80余款预制菜和年货产品,进驻多个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今年春节期间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7.8%。
食,是春节的主旋律。
大年初始,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同利肉燕老字号门店顾客盈门,长队排出了门外,人们翘首等待一碗热气腾腾的传统肉燕。“吃太平燕、享全家福”是福州特有的年节风俗,传承百年历史的同利肉燕也吸引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大年初二,同利肉燕门店排起长队。(受访者供图)
“肉燕的精髓在于燕皮,用木棒将猪腿瘦肉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番薯粉,擀成纸片薄的皮。”同利肉燕第四代掌门人陈君凡说,燕皮要经过十几道手工工序精制而成,推动标准化、规模化是老字号融入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同利肉燕一改前店后厂的传统作坊模式,建立起“中央厨房”,吸纳100多名技术工人,日产量可达一两千斤,并通过包装冷冻技术销往全国。陈君凡说,如今还开发出牛肉燕、虾燕、香菇燕等,配合蒸煮煎炸,迎合全国老百姓的口味。
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永和鱼丸店品尝。新华社记者邓倩倩 摄
老字号仍有自己的坚守。源于1927年的“中华老字号”永和鱼丸第四代传承人刘景舒说,为了保护非遗传统技艺,老店仍坚持手工打制,用新鲜鱼肉制作,集中生产、分散销售以保证品质,“不能因为工业化而丢失传统饮食文化”。
高成本和品质追求对于老字号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刘景舒说,在传统的鲨鱼丸、鳗鱼丸等品种外,还研制出多种适合涮火锅的鱼丸品种,在春节期间主推有拳头大的“七星丸”,结合实体店和网店,每天可销售近千斤。
老字号并不“老”。春节期间,年糖年饼不可缺席。创始于1930年的福建老字号百饼园仍是时兴的“网红”,有洋酥、帝王酥、万字糕、礼饼等200多种中式糕点。
顾客在百饼园选购年节糕点。新华社记者邓倩倩 摄
“传统礼饼是福州特产,寓意团团圆圆,如今在配料上大胆创新,去掉了传统礼饼中的肥肉,加入芋泥和咸蛋黄,实现降油、降糖。”福州百饼园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凡说,未来的目标是带领闽派传统糕点走向全国。
多位老字号负责人说,老字号传承至今,讲求诚信,年节期间不涨价,只为把美好的祝愿揉进每一道传统美食。
关键词:
-
返乡办厂,制衣厂老板希望把去年亏损的赚回来-天天播报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全球第一
-
环球快看: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回暖
-
每日观察!加强古城保护 延续历史文脉
-
全球实时:玉兔奔九州 年味满中华——从癸卯春节看中华文化新气象
-
农村走亲访友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解读防疫热点问题
-
Spotify裁员6% 数字广告“盛世”不再|环球焦点
-
环球即时:蹭热度也要适度!有咖啡店售卖“莲花清温咖啡”?查!
-
内蒙古实现档案查询“掌上办”
-
准格尔旗: 吃着 “六六八八”过大年
-
报告预计2025年国内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
-
今日热讯:2022年新增社融超32万亿元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
世界观速讯丨民生直通车丨2023年春风行动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
玉兔迎春启新程——全国各界群众欢度春节
-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天天热资讯
-
世界热点!度过最艰难一年,机票代理人忙起来
-
世界快资讯:水银温度计“便宜又好用”!为何要全面禁产?
-
2022年内蒙古GDP为23159亿元,同比增4.2%
-
全球实时:“疫问”系列报道 没“阳过”原因何在?春节需要注意点啥?专家回应
-
【强信心谋发展开新局】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
春节红包大战静悄悄 | 一佳之言-焦点关注
-
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年稳步推进乡村建设_天天动态
-
【环球聚看点】一颗胡麻籽的“新生”
-
过年丨阿里披露平台数据:热腾腾的“团圆经济”回来了
-
天天观天下!新春走基层丨“冰雪迎春”成中原人过年“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