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读:颗粒归仓,到底归到哪里?走进中国粮仓→

2023-06-19 07:55:54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截至6月1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超过2.97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五,已经基本接近尾声。离开了土地,小麦、早稻这些作物将开启怎样的旅程?颗粒归仓,到底归到哪里?

扦样、检验、除杂、称重,当小麦在一道道科学规范的流程下,通过层层筛选后,它们,就成了中国粮仓新的住户。而耕种人也拿到了辛苦数月的回报。


【资料图】

每年的5月下旬,以颗粒归仓为目标的夏粮收购就开始了。夏粮收购,主要收的是小麦和早稻。伴随着收获的进度,小麦的收购自西南向北展开,而早稻主产省份的收购也将从7月中旬陆续开始。

在我国,粮食库存主要由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三类构成。其中,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是守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中央储备粮库的所在地遍布大江南北,在全国有近千家,最东端的中央储备粮库位于黑龙江建三江;最西端的在新疆喀什;最北端的位于内蒙古海拉尔;最南端的则在海南三亚。而如果比数量,吉林省要拔头筹。大国粮仓里,主要储备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口粮,也会储藏一些棉花等经济作物。

储粮仓的造型也是很有讲究的,外形不同,储粮效果也不一样。高大的平房仓单仓仓容达5000吨左右,单位仓容占地面积大;浅圆仓的单仓仓容近10000吨,粮仓气密性较好;而沿海地区常见的立筒仓则占地面积小,大多在港口库点使用。

我国最新研发出来的“架空式气膜仓”,与传统粮仓相比,它的气密性能提升了2倍以上,这样一座直径23米、仓体高36.1米的气膜仓,单仓能储粮7500吨,可以满足7万人一年的口粮。

现代化粮库当然不能只靠容积大,还要有高科技护航。都说储粮难,就难在粮食是生命体,只有长期处于适合“休眠”的温度、湿度环境下,才能抗“衰老”,确保储粮绿色新鲜。

让我们走进粮仓内近距离感受高科技。粮仓内一大片全都是小麦,它可不是薄薄的一层,而是足足有6米高。一整仓的粮食有6000多吨。这么多的粮食在一起,控温是关键中的关键。小麦在这里冬天感受开窗后的自然风吹拂,夏天则享受“空调冷风”的服务。而通过内环流控温技术,冬天攒下来的冷气还可以在炎炎夏日再度释放,节约能源,这样,粮仓全年的平均粮温基本控制在20度以下。

粮情实时监测也不容马虎,电子测温技术就像保管员的眼睛。在粮仓内,分布着上百个测温点,保管员可以随时通过粮温的变化判断粮情是否稳定,并通过库区智能化粮库监管平台查看每一粒粮食的状态。

然而,享受着宜居生活的粮食,可不能当粮仓的常住居民。作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储备,粮仓必须“喜新厌旧”。每年轮换的粮食占库存总规模的20%到30%。一般小麦3~5年就要轮换一次、稻谷和玉米则2~3年轮换、豆类和食用油需要1~2年轮换。

那么问题来了,轮换出来的“陈”粮用来做什么呢?实际上,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也并非当年就全部消化掉,相当一部分要进入储存环节,然后被加工再投放终端市场。

中国人的饭碗要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目前,我国口粮的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2021年:483.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进入新时代,我国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稻谷和小麦库存量超过一年的消费量,“大国粮仓”,有力保障着粮食安全。

颗粒归仓,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了。眼下,除了冬小麦,很多蔬菜、水果还有特色作物也迎来了丰收,因为它们,餐桌的色彩更丰富,我们的营养更丰富,生活的滋味更丰富。

同样是小麦,河北邯郸馆陶县一个基地里的小麦有点特别:小麦粒是黑褐色的。馆陶县今年种植了3万多亩黑小麦,又是一个妥妥的丰收年。

黑小麦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微量元素,价格比普通小麦更高。好吃有营养,丰收能致富,这样的产业有前途。

收割机是夏收的主要武器,但传统麦客也没有退场。在山东泰安羊流镇,这片高秆麦,就是农户用镰刀收割的。

秸秆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经过14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了精美的麦秆扇。这一特色产业带动了10多万人就业。不少老人在家门口喝着茶、聊着天就挣了钱。麦秆扇摇啊摇,摇来夏日凉风,也摇来致富风。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有了依山而造的梯田,丘陵和山地也能大面积种植水稻。福建漳州湖林乡石井村千亩梯田,迎来水稻插秧季。农民们娴熟地犁田、插秧。山川为纸,农人为笔,千亩梯田美如画。从空中俯瞰,就像镶嵌在大地上的指纹。农业,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在重庆云阳良民村花椒基地上空,一条轨道随着山地起伏蜿蜒向前,轨道上的两辆小车,装满了村民采摘下来的花椒。由于部分地块坡度接近50度,以往人工运输非常困难。今年年初山地单轨运输机正式开通,4000米的轨道能实现仰角上坡,安全又高效。花椒坐上“小火车”,现代化农业驶入快车道。

酸酸甜甜,都是“梅”好生活的滋味。安徽歙县柘岱村,5000多亩高山杨梅丰收了。果农们采摘、搬运、分拣,新鲜的杨梅将被销往全国。村里种杨梅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当地引进优良品种,拓宽销售渠道,还发展观光农业。小小杨梅红得发紫,村民生活甜上加甜。

广西柳州近4万亩春季莲藕开始采收了。百朋镇的一个藕塘里,藕农们手、眼、脚并用,挖呀挖呀挖。只需用池水轻轻一洗,便能露出“白白胖胖”的真面目。因洁白如玉、脆嫩鲜甜,这里的藕又被叫做“玉藕”,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光供应国内市场,还将出口亚欧多国。玉藕玉藕,销路不愁;勤劳致富,更上层楼。

南方的玉藕端上北方餐桌,大湾区的食客也吃上了河西走廊的第一茬上海青。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农户们在田间地头采收蔬菜,手起刀落,装筐转运,长三角、大湾区抢着要。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年又搞起了设施农业,先天优势叠加后天努力,干旱的大西北绿意葱茏,河西走廊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蔬菜外繁制种基地。理念一变,黄土成金。

关键词:

责任编辑:122477dota2web
当前速读:颗粒归仓,到底归到哪里?走进中国粮仓→
截至6月1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超过2 97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五,
资讯 · 2023-06-19
促消费加力、“小而美”破圈……“618”购物节盘点_要闻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题:促消费加力、“小而美”破圈……“618”购物节
资讯 · 2023-06-19
从拼“速度”到比“绿色” 我国快递业走转型发展新路
核心阅读建设绿色仓储,降低能源消耗;发力绿色运输,减少污染排放;升
资讯 · 2023-06-19
194亿元 增长3.7%!小米唯一公布618交易额
194亿元增长3 7%!小米唯一公布618交易额
热点聚焦 · 2023-06-19
天天信息:民航局:对南航等6家航空公司实施熔断或控制客座率措施
根据航空公司选择,自7月5日起,限制该航班以不高于40%的客座率运行4周
聚焦 · 2023-06-19
回收黄金首饰多少钱一克(2021年7月2日)
如有对实物投资有何疑问可咨询。
聚焦 · 2023-06-19
旧黄金回收多少钱一克(2021年7月2日)_焦点精选
如有对实物投资有何疑问可咨询本客服。
聚焦 · 2023-06-19
2022年度金矿储量同比增加5.5%
2023年6月15日讯:根据2022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我国已有查
聚焦 · 2023-06-19
更智慧,强融合,可互动——从2023工业互联大会看数智赋能制造升级-焦点日报
新华社南京6月18日电题:更智慧,强融合,可互动——从2023工业互联大
今日关注 · 2023-06-19
今日精选:墨西哥西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
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8日电(记者朱雨博吴昊)墨西哥国家地震局18日说,
今日关注 · 2023-06-19
天天最资讯丨合肥无人驾驶出租车上线
继自动驾驶公交车后,合肥自动驾驶出租车日前上线。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6
资讯 · 2023-06-19
合肥金寨南路桥即将放行|全球看热讯
记者昨日从建设部门获悉,引江济淮金寨南路桥将于6月20日上午10:00放
资讯 · 2023-06-19
每日热文:合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6月18日,合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市妇女儿童活
资讯 · 2023-06-19
全球热资讯!合肥市将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体检”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提升城市数字治理水平百日攻坚行动工作组启动会上了解
资讯 · 2023-06-19
天天滚动:安徽石台县再次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日前,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发布“2023中国最美
资讯 · 2023-06-19
当前视点!600578股票2021年报(600578股票)
1、价位相对于历史价位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出货几率很小,很可能是拉高
今日头条 · 2023-06-19
世界热议:ca1719航班出口到达区(ca1719)
1、1 都是经济舱,座前头和坐后面差别不大,不知道你是飞哪,如果时间
今日头条 · 2023-06-19
天天最新:洛克人exe6金手指(洛克人exe2金手指)
1、拷到代码里,02000080:FF中间有个冒号。2、金手指是对的。本文到此
今日头条 · 2023-06-19
北京到太原飞机时刻表及价格(北京到太原飞机票)
1、在“去哪儿”搜到2009-01-20北京-太原的机票目前是9 6折,569块(不
今日头条 · 2023-06-19
焦点滚动:2014年的中秋节是几月几日(2014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1、2014年的中秋节是阳历9月8号,星期一,刚好是节气:白露。2、自己查
今日头条 · 2023-06-19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竟毁于一场大火,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竟毁于一场大火,背后原因令人深思,原始社
热点 · 2023-06-19
环球速读:阜阳:提前布局前沿新材料 已初步形成产业体系
6月17日下午,作为2023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四个平行论坛之一,新材料产
资讯 · 2023-06-19
安徽铜陵:古铜都焕发新生机|全球滚动
原标题:安徽铜陵:古铜都焕发新生机“1座铜房子、37种制铜工艺、500吨
资讯 · 2023-06-19
热文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聚焦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nuoxi 7979247 @sohu.com   桂ICP备13001994号-2